院“四德”先进模范---急诊科党支部 封英群先进事迹
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在我们急诊科党支部,要推选道德楷模,大家一致认为德高望重的封英群教授为不二的人选。是啊,在我院,熟知他的人提起封英群教授,大家准会用这样的字眼称赞他:献身、廉洁、正直、认真、勤恳、善良、儒雅……..。是的,封英群教授作为我们二院曾经的党委书记、副院长、我院急诊科的创建者、陕西急救第一人,以他闪亮的人格魅力、高尚的职业道德、无私的职业奉献精神、踏踏实实的做人态度为我们年轻的医护人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大家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无私献身医学事业52年的光辉历程。
一、 献身医学 奋战一线
封英群教授,男,76岁,我院急诊科退休返聘专家顾问,1937年生于泾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因家中亲人生病,立志学医,遂于1956年考入原西安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1961年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需要,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偏远的山区甘肃省泾川县工作,在基层一干就是20年,期间因工作及业务能力突出被提拔为该院的业务副院长,到1981年才调回我院骨科。1983-1987年间先后接受上级工作任务,被派往山阳县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及对苏丹援助工作,在山阳的1个月期间,做了300例手术,因工作成绩出色,得到上级及当地领导的表彰,获得4面锦旗。
二、 艰苦创业 迎来今天
1987年,封英群教授服从组织安排到新成立的急诊室担任主任。当时的急诊室医生都是医院其他科室选派轮流值班的,人心散、家底薄、作风差。可面对困难,封英群教授只向领导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今后每年给他分配2至3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二是给些经费,买张手术床,买个无影灯,急诊科要开展手术。
万事开头难,没有人手,他就利用节假日,自己登着三轮车,买回无影灯、手术床等多种器械;经费不够,就带着护士到仓库里挑选稍好一点的二手病床,修好再用;没有固定的医生,他就以一顶十的干。在封英群教授的领导下,从1987年到1996年十年一大步,急诊室发展为拥有36名医护人员,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应急能力强、能独当一面的急救诊疗中心,完全由依赖型到支援型再到完全自主型的转化。历经几十余年磨练,时至今日,急诊科现有医护人员124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5人,医生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5﹪。形成了以医、教、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陕西省急诊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科室整体综合实力处于西北地区领先地位。
三、 位高权重 做人不变
1991年——1994年,封英群教授先后被推选为我院医疗副院长、院党委书记。虽然地位高了,任务变了,可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求知”的人生信条没有变,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没有变。院里的行政工作再忙,他也要坚持给学生上课,坚持每周四科室的专家大查房,坚持搞科研。他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率先提出“改革开放,科技兴院”的号召;修订再版了《医德规范与文明用语手册》,狠抓医德医风建设;组织卫生“三下乡”扶贫支贫,开展“双学”活动;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在封英群书记的领导下,我院在首次全国医院的创三甲评审活动中一次达标,同年被上级卫生部门评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封英群教授也被评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优秀思想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
在处理医患关系上,封英群教授提出了:“以人为本,以诚待人,换位思考,朋友相处”。也正是他的这种对待病患的态度,使他和许多病人成为了朋友。如今,20年前的病人仍和他有着来往。
四、 伯乐精神 人才满院
封英群教授常说:“好的千里马,要有伯乐来发现”。他先后为科室发现及引进了大量的人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创造机会进行培养。同时在全院进行人才交流,为院内其他科室输送人才,从而成为我院培养医护人才的摇篮,为我院其他科室的发展发挥作用。
五、 老骥伏枥 志存千里
1999年,年过六旬的封英群教授卸任了领导岗位,可伴随他的并不是他喜爱的书法及绘画。他的办公桌由行政楼搬到了急诊科。他说:“是党的培养使我成为一个学有专长的医生,我的心和我的这双能拿手术刀的手都是属于病人的,我还想继续为急诊医学事业贡献力量。”这一干又是16年。直至76岁高龄、满头银丝的他今年感觉身体有些力不从心,才停止了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及科室的其他工作。
闲暇之余喜爱诗书的封英群教授,做了如下小诗,便是其一生的写照。
苦辣酸甜 7 6年
上下求知步履坚
立命耕耘杏林地
救死扶伤单双肩
勤奋敬业苦钻研
呕心服务第一线
宽厚笃诚重人品
淡泊名利心坦然
五十二载常励志
扬鞭驰骋未下鞍
心如老骥志千里
身似春蚕丝尽眠
退休绝非享清福
夕阳彩霞更灿烂
上一篇: 交大二院开办“网络道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