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追寻汉字之源,体验千年汉韵——院工会书画协会赴仓圣故里开展游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4:16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谷雨时节,春光煦暖。柳絮飞落,牡丹吐蕊。在这美好春日的周末,4月21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会书画协会组织46名会员赴仓圣故里白水县开展游学活动。感受白水人文历史,追寻汉字之源,了解汉字发展历程,体验千年汉韵,传习深厚博大的中华文明。

21日早晨,参加活动的职工们集体乘车前往白水仓颉庙。途中,协会会长白莉平向大家介绍了仓颉庙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地的风俗、饮食文化及此次活动的相关要求等。

413f3ff32874c54210e8799da6d187c.jpg

上午十点,团队到达仓颉庙,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会员们沿着朝圣大道,拾级而上,步入庙区,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底蕴。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也是全国唯一的集庙、墓、碑、书、柏五位一体的文祖殿堂。仓颉,也称苍颉,在中华上古传说中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庙宇内留存至今的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充分彰显了中华传统建筑美学的奥秘;十八通古碑自东汉而来,停留驻足于前秦、唐、北宋及明清,诉说着近两千年来古今文人墨客拜谒、颂扬仓颉的场景;46棵千年古柏,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见证了华夏文明的渊源流长;4米高的封土墓冢里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墙壁上的名人书法篆刻吸引着大家的目光。珍贵的碑石“仓圣鸟迹书碑”,仓颉所创造短短28字的鸟迹短文,记录了轩辕黄帝战蚩尤、征炎帝等故事,歌颂黄帝的功德,展示中华文明的肇始,民间传说有“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的豁达。

28045d23276119826252bc567160c98.jpg

碑刻讲解最吸引人,《仓颉庙碑》是东汉延熹五年,为纪念中华人文初祖仓颉,时任衙县县令的孙羡奉左冯翊太守刘桓之命而刻,原立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史官镇的仓颉庙内,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管,碑文内容颂扬仓颉的聪敏天资、德行与创造文字的功绩。碑文在书法上吸取了汉简的灵动韵致,笔法上刀不掩笔,注重笔墨书写意味的传达,字体规矩整齐,一笔不苟,纵逸飞动,笔势开张,左右分驰,风姿横溢。《广武将军碑》是刊刻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年)的一方碑刻,全称为“立界山石祠碑”,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一方界碑,碑额书“立界山石祠”四字,书法上线条高古,书写自由,不拘一格,古朴稚拙,天趣浑成,上承汉隶之平正大气,下启北魏之古拙生动。民国时期,国民党爱国志士于佑任先生曾在1933年看到《广武将军碑》碑拓,惊喜异常,写下“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的诗句。庙内悬挂牌匾《文化之祖》就是老先生仿此碑之神韵而题。庙内还存有诸多书法大师题写的匾额、对联,以及孔子、杜甫、蓝田四吕等诗书或碑刻。

仓颉庙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风韵,更是汇集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庙内。解放战争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同志于戎马倥偬中亲自起草了保护仓颉庙的手令。

26d2db9efe28ad972df56742c0397c6.jpg

春风微拂,信步庙区,倾听讲说,无限敬仰,大家有感于先民的无穷智慧,折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之余,故里的美食也让会员们大饱口福,红油红油的辣子汤,踅面,手压饸络,油糕、面皮和肉夹馍等应有尽有,吃在嘴里,美在心里。之后,沉浸在厚重书法文化氛围的会员们,漫步在卤阳湖畔,感受春光为自然增添的如梦如幻的感觉,一草一木一花,都在谷雨的时节里尽情成长,万物生机自由弄春,这是忙碌过后最舒适的放松,书画至友,边走边聊,烦躁郁闷一扫而空。

1babc8c89806c25e1f8256079ec4be1.jpg

这次短暂而又深刻的游学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会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本次活动既是精神的洗礼,又是虔诚的膜拜,更是文化的自信。通过活动不仅学到了书法的技巧,还收获到更多的悟性。只有不断地用书法艺术充实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大家都坚信:只有追根筑魂,才能传承千古。

作者:工会书画协会 责编: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