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二院 > 正文

新闻中心

媒体二院

陕西日报:一切,都是为了救治患者!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采取‘一人一策’‘一人一方’、多学科协同和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方法上,根据病情轻重、不同群体分区设置,全天24小时不间断跟踪研判病情。”

……

这是近期每天早上,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院区、长安区医院3家定点救治医院当天交班会上都要强调的内容。

自2021年12月9日西安市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后,我省将医疗救治作为重中之重,紧前准备、科学施策、分类救治,力争以最短时间、最佳方案、最优手段全力开展患者救治。

2070人确诊,其中948人治愈出院——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治愈人数大幅增加,重症患者明显减少。仅1月14日0时至24时,陕西治愈出院患者就有104人。

昼夜奋战救治患者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道道大门、一个个隔离带,厚重的防护装备,似乎拉远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但即便如此也挡不住这些医护人员的日夜努力和奋斗,他们马不停蹄地筹谋着为患者医治疾病,想尽办法抚慰患者心灵。

陕西本轮疫情来势凶猛,西安交大一附院于2021年12月30日迅速建立一支专家团队接管西安市胸科医院八个病区。

西安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12位医生护士在副主任樊林带领下,积极奔赴抗疫一线。两年前,樊林曾参与驰援武汉抗疫,而这次本地疫情发生后,樊林更是冲锋在前。

来到西安市胸科医院后,樊林的工作节奏变成昼夜奋战: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出了病房,又要根据每天查房的情况整理、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案;由于收治确诊患者有严格的流程,每天要花数小时收治新患者……一天下来,樊林顾不上好好吃顿饭。

到达西安市胸科医院后,普外科8位医护人员被分到新冠三科,樊林任科室主任。他们迅速对科室的“三区两通道”做了进一步完善和改造。明确各种标识,对路线指引进行统一规划和标注,并给每个病房外放上消毒液、卫生间放置洗手液等。

1月3日16时许,西安市胸科医院新冠三科的医护人员,利用消毒时间,由康复志愿者、普通外科护士聂卫红分批次组织,带领患者进行“站桩”训练。作为一名坚持7年的康复志愿者,聂卫红给病人和家属们介绍,“站桩”的时候一定要深呼吸,但不是有意的去深呼吸,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的“站桩”姿势和锻炼呼吸肌肉,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做到深呼吸。

“身着防护服的聂卫红老师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传递的这份亲切、关爱,让患者走出病房,走出忧郁的心理,鼓舞患者战胜疾病。”护士长杨阿平说。

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正是这样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非常感谢交大一附院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精心护理,多亏你们,我才能这么快康复!”1月10日,一位64岁的老人从西安市胸科医院新冠四病区治愈出院时,激动地说。

这位老人在医院治疗了18天,曾经因病情加重被转入ICU救治,1月3日病情稳定后转回新冠四病区,1月10日符合出院标准顺利出院。

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只要抢救需要,药品、设备、多学科会诊都第一时间安排到位。

“长安区医院有一位男性确诊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转到市人民医院紧急介入手术。”1月13日16时许,一直坚守西安市人民医院,负责确诊患者救治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心内科教授高登峰,在酒店调休时突然接到一通电话。

“本来是前一晚刚上完夜班,当天白天在酒店稍作休息,准备夜晚去值班。接到电话后,我来不及多想就往市人民医院赶。”高登峰说。

而同一时间,在市人民医院负责统筹指挥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巩守平,第一时间组织心脏介入团队,启动应急预案。

17时30分,患者从长安区医院被送到市人民医院,快速送入介入手术室。

此时,介入手术室里,由高登峰等组建的介入医护团队,已做好术前准备。消毒、铺巾、穿刺、造影……18时05分,随着压力泵最后“啪”的一声,支架完美贴靠在了回旋支闭塞的血管病变处,造影剂“划”出了一道“线”!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恢复稳定。

手术仅用时35分钟,就为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

虽然这些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医院,但职业的使命感,把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因为医生的眼里只有“疾病”,医生的心里只有患者。

用心用情温暖患者

为了战胜疫情,一大批护士从细处做起、从点滴入手,用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服务,温暖了患者的心,也温暖了这个寒冬。

33岁的夏海艳,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

由于夏海艳对8岁确诊患者乐乐(化名)悉心的照料,内向的乐乐在元旦送给她一份新年礼物:一幅“医生打病毒”的彩色铅笔手绘画。“阿姨,最下面这个带翅膀会飞的就是你。我以后长大想当医生,和您一样,打倒病毒怪兽。”乐乐说。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来医院从来没有吵闹过。他就比我娃大一岁,我对他就跟对我娃一样。”夏海艳说。

西安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的毛嘉玥被分配到西安市胸科医院新冠七科。病区护士长安排她为感控护士,负责当班病区清洁区、污染区消杀及感控,同时也负责当班人员的穿脱防护服流程、要求的规范化管理和质控。

“作为感控护士,我进入每个病房都会进行消毒擦拭,我偶尔会见到几个确诊的小病号。看着他们清澈、天真的眼睛,对他们总是多了些心疼。”毛嘉玥说。

工作闲暇之余,毛嘉玥会走进病房,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告诉他们要好好吃饭、听爸爸妈妈的话,也经常给孩子们带些糖果、巧克力等小零食。

就这样,在新冠病房里,病人和医护人员不知不觉间感动着彼此,成为彼此人生经历中珍贵的一部分。

“我们就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在最困难最难熬的时刻,也没有退缩。我们还将继续战斗,直至胜利的那一刻。”毛嘉玥说。

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

恐惧、担心、害怕,是每位新冠患儿都会产生的情绪。面对儿童患者,医护人员要做的不仅是治病,更要安抚他们不安的情绪,激发其从心底战胜病毒的信念。

1月5日下午,一条短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里的患儿身着宽大的防护服,形单影只地走进医院,进入病区前,他还回头一望。正是这一无辜眼神,令无数网友动容。

这个孩子名叫小点点,是长安区医院收治的患者。

“进入病区前,孩子对这里十分恐惧。一直紧握着小拳头、低头不语。”回想起当天接收小点点的场景,护士高文记忆犹新。

在长安区医院,收治的每一位儿童患者,刚来病区时都伴有不安的情绪。

为此,长安区医院分类施策,将有家人陪伴的孩子尽量安排与家人同住,为无家人陪伴的孩子划分专门的儿童病区。“有大人在,孩子们有安全感,恐惧情绪可大大缓解;儿童病区孩子多,大家相互交流,慢慢也就不害怕了。”长安区医院宣传科的工作人员袁菁说。

小点点的母亲作为确诊患者,也同在医院治疗。因此,在院方协调下,小点点与妈妈都住在十八病区。

10天过去了,小点点从最初的沉默不语,到变得活泼开朗,天天与医护人员唠嗑、做游戏。“我要像奥特曼一样,打败病毒!我最勇敢了!”小点点对高文说。

“很少有人像你这样,这么小就和人类尚未完全摸清底细的病毒打了一场‘硬仗’。你的确是一名小勇士!”高文回复他。

小点点的妈妈看见此情此景,笑着说:“谢谢你们让点点变得这么开心!”

小点点的变化,与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们刚来到病区,我们医护人员都轮流陪着他们做游戏,看书学习,聊天……喝药、打针前后还对他们进行鼓励,或发糖果、玩具奖励。时间长了,孩子们就变得开朗起来,也愿意配合治疗。”高文说。

陪伴照顾是对生病的、缺乏安全感的小患儿最有效的良药。长安区医院的七病区专门收治0至14岁新冠患儿。从接管七病区开始,整个医护团队就拿出一条最传统,但经验证明最管用、最能呵护孩子的办法——全天候陪伴。对于没有家长陪伴的孩子,医护人员也会化身他们的临时“父母”,对他们悉心呵护。

儿童患者小豆豆就有这样一个“临时妈妈”。每天陪着他吃饭、睡觉,夜深了,还会不时帮他掖被子……“她比我的亲妈妈还亲!”小豆豆笑着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医院的后勤团队为患儿精心制作特制餐,医疗团队密切关注、每日研判病情,护理团队“死盯”所有护理细节,也同时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我坚信,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小朋友们都会勇敢战‘疫’,最终康复出院。”袁菁说。

生命无价,大爱无疆。坚守在定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秉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成为抗疫中确诊患者战场的生命守护者!

原文刊发于2022年1月16日《陕西日报》4版

报道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201/16/content_77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