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文学园地 > 正文
文学园地

交大二院是我家 终生爱着它

发布时间:2016-09-30 11:12:47 浏览次数:
文字大小

在西安,有一个单位,你可能不知道它是一所大学,因为它没有一般大学幽静的林荫大道,也没有宽阔的操场和鳞次栉比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它。它就伫立在北门里的西安明城墙内,每天有无数的病人从四面八方来求医。病人趋之若鹜不为别的,为的是它具有80年的悠久历史,人才济济,名医荟萃。病人宁肯吃它的“斑斑土”,用他们生产的制剂,也不去别的医院用什么名贵药品。宁肯住他们的大病房,也不去装修奢华的“高档医院”。是的,它不是一般的大学,它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我的家,我的最爱。

我爱它,绝对是有理由的。首先,是因为我是它培养的学生。

1984年,那是恢复高考制度后没分配几届学生的年代,留校是我们最高兴的事。那是计划经济世代,学生是按需求培养的,我们一入校就知道归宿,只是要等到实习开始,才知道是留一附院还是二附院。我们把行李从小寨搬进南院大教室,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医院条件有限,三四十人同处一室,但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并不觉得苦,而是感觉特别新奇,特别热闹。居住条件差的何止我们刚刚分配到二院的新职工,那些拖家带口的老职工也居住在南院一字排开的十几平米的平房里,用的也是公共厕所。放眼望去,南院只有教授楼等零星的几座楼。我们这些单职工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住进洋楼里,跟老师们一样,能自己做饭吃,也不用去锅炉房蹭着洗澡。

然而,生活条件差并没有影响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文革”期间高校停止招生,临床一线人才断层,各科室如饥似渴地盼望着我们能够及时补充到需要的岗位上,宝贝似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医院为了凝聚人心,经常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比如采取交际舞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新老职工、不同科室职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生活在只有1200多名职工的大家庭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在那个宿舍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看、没有手机、甚至没有收音机听的年代,每当夜晚来临,我们这些单身职工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科室。我们在示教室看书、学外语、帮老师誊写论文,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当然,义务加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这是很好的一个学习和锻炼机会,大家毫无怨言,忙碌并快乐着。那时,对于没有奖金的我们来说,晚上还有免费的夜班饭供应,那是何等香喷喷的美餐啊!现在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幸福。

硬件条件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很快,令人欣慰的我们医院的传染科、高干病房先后建成并收治病人,医院的学科和专业逐渐细分,内外科亚专业和学组也逐渐形成,内生动力日益加强。在我们企盼的目光中,南院崭新的教学楼也很快投入使用,欢迎我们的本科生寒窗苦读,有望将来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

1991年9月,全国卫生系统各级各类医院开始了争创同级甲等医院的分级管理工作,我院也被陕西省卫生厅选定为5所试点医院之一,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三甲”工作。当时,医院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很差,为了医院达标上等,我们动员了全院的力量,打了一场翻身仗。外塑形象、内练苦功,通过反复自查和互查,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来改善服务质量。此时,我们的外科楼(现西二楼)拔地而起,极大地扩充了医疗用房,给外科系统松了绑。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在1994年4月挂上了“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的牌子,成为首批三级医院的标杆,从此,医院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我爱医院,还因为这所医院的职工有高度的向心力。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奋斗,2009年,我们引以为豪的5万平米的医疗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医疗用房面积比过去翻了三番,职工人数也同时翻了三番,床位数从745张增加到2200张。医院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更加严格的管理,更加规范的服务,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启用,his系统正式上线,淘汰了落后的人工收费、记账、信息传递程序,医院在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运行,医院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光阴荏苒,32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漫步医疗区,两侧的东西住院大楼正在建设;医疗综合大楼功能齐全,病人熙熙攘攘;东西示教楼、西一楼、西二楼与大楼用空中连廊紧密相连,极大地方便了病员和医务人员穿行;高干病区与健康体检部进出一门,融入了大健康的概念;感染楼自成一体,满足了病人日益增长的住院需求;从前的锅炉房已经改造,冒黑烟的烟囱荡然无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制氧站、监控室等后勤设施为临床一线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如今,漫步南院家属教学区办公区,教学楼上灯火通明,实验平台设施先进,图书阅览室藏书如海,行政办公楼秩序井然,职工和学生餐厅保证供应,一幢幢职工住宅绿树环绕,占满了所有的空地。最让人羡慕的是西安北大街地铁站出口正好在我们南院,我当年居住的宿舍门口。尽管地面上如今巍然挺立着从我们主体上分离出去的口腔医院,可是丝毫不影响我们职工的进出。还有让人永远刻骨铭心的是我们南院紧临西五路的一侧,早已旧貌换新颜,不再是破破烂烂的平房,而是与我们合建的13层的汇源大楼,像山一样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更像一把尖刀插进我们的心里,时刻提醒并激励我们要自强自立,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的祖国像花园,我们的医院更像是不断奋发图强仁爱慈祥的园丁,一路拼搏,一路欢笑。它是西迁而来的勇士,来自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它像一棵倔强的胡杨,不管遇到狂风暴雨,干旱风沙,千年不倒,万年屹立;它像共和国鲜红的党旗,火焰般跳动,在百姓的心中筑起一座座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的丰碑。我们的校园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无影灯下的快刀手,实验室里不断探索发现的科学家;我们的校园没有学生恋人的花前月下,却有无数的博士、硕士与老师们一起抢救病人,书写病历,加班加点,无欲无求------道路旁、食堂里、病房里、办公室里,随时可以看见师生互相关爱的影子,到处弥漫着尊师重教的氛围。我喜欢这种环境,喜欢我终生为之服务并受益无穷的校园。

西安交大二院,我魂牵梦绕的家,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之源。


作者:范亚利 责编:屈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