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医学“黑科技”离我们还有多远?

时间:2025-09-18   作者:张一博   责编:I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     来源:     阅读: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医学“黑科技”离我们还有多远?

临床试验科普


近年来,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作为医学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不断刷新人类对疾病治疗的认知。从罕见病到癌症,从遗传缺陷到免疫调控,这些“黑科技”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无数患者带来曙光。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临床试验进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带您了解这些前沿治疗如何改变医学的未来。



一、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的原理与突破



1.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替换或调控异常基因,从根源上治疗疾病。其核心策略包括:

基因替代:如用正常基因替代突变的BRCA1基因以治疗乳腺癌。


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可精准修改DNA序列,已应用于肺癌、镰状细胞病等治疗。

2. 细胞治疗:重塑人体免疫系统

细胞治疗以改造或增强人体细胞功能为核心,典型代表是CAR-T疗法:通过基因工程让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精准杀伤癌细胞。

免疫基因治疗: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如CAR-T疗法中的基因修饰T细胞。

近年来,新一代技术如Estrella公司的ARTEMIS®平台,通过内源性调控机制降低细胞因子风暴风险,显著提升安全性。

二、临床应用现状与典型案例

1. 基因治疗:从罕见病到常见病

遗传性耳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发的RRG-003药物,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修复OTOF基因缺陷,全球首例接受治疗的患儿已恢复日常对话能力,标志着耳聋根治迈出关键一步。

朊病毒病:Ionis制药的ION-717反义寡核苷酸药物,通过抑制朊病毒蛋白产生,目前已在全球16个中心开展1/2期试验,有望延缓神经退行进程。

眼科疾病:基因药物Luxturna通过视网膜注射恢复视力,43%的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改善。

2. 细胞治疗:癌症治疗的颠覆性突破

CAR-T疗法升级:Estrella的EB103疗法针对CD19阳性血液肿瘤,在临床试验中实现“零严重毒副作用”,并首次覆盖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显著拓宽适应症范围。

通用型细胞疗法:深研生物等企业开发的EuLV慢病毒生产系统,推动CAR-T制备自动化,降低成本并提高可及性。

实体瘤挑战:清辉联诺的γδT细胞疗法、艺妙神州的InstanCART®平台,均在实体瘤治疗中取得进展,突破传统血液瘤局限。

三、未来发展趋势

1. 技术迭代:更精准、更安全

碱基编辑技术:BeamTherapeutics的BEAM-101通过单碱基修改治疗镰状细胞病,避免传统基因编辑的DNA断裂风险。

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胰岛细胞等已用于帕金森病、糖尿病治疗,推动再生医学与基因治疗的融合。

2. 可及性提升:从“天价”到普惠

政策支持: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率先开放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转化,鼓励中外合作加速产品落地。

成本优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如CAR-T封闭式制备系统)及规模化工艺,有望将治疗费用降低50%以上。

3. 临床转化挑战

安全性监管:FDA对CAR-T疗法的“黑框警告”提示需终身监测继发性肿瘤风险,推动行业更严格评估基因编辑脱靶效应。

适应症拓展:从血液瘤向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延伸,需解决肿瘤微环境抑制、靶点特异性等难题。

四、结语:未来已来,但需稳步前行

基因与细胞治疗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医学史,但其全面普及仍需跨越技术、成本与监管的多重门槛。随着全球临床试验的推进(如我国2025年重点关注的11项试验),以及产学研合作的深化,这些“黑科技”有望在未来5-10年内惠及更多患者。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既要拥抱创新,也需理性评估风险,共同推动医学向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迈进。

审核:姜丽丽、刘梦洁

编辑、文章:张一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