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在隔离病房的45天工作,我对防护服的穿脱更加熟练,从开始的半小时到现在的十几分钟,从开始不采取任何措施布满雾气的护目镜到现在涂一层薄薄的洗手液便大大减少了雾气,从开始护目镜勒的太紧导致头痛恶心到现在调节松紧来减轻自己的不适感……这些都是这段时间工作的经验和总结。
记得第一次上班进入病区的场景,我上的是夜班,在同组老师的帮助下,穿了隔离衣、防护服、两层帽子、一个护目镜、两层口罩、两层手套、两双鞋套,整个流程下来,还没有进入病区,我感觉我快要无法呼吸了,我试着调整好自己的呼吸进入病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似乎更增加了我的恐慌心理。病房有7个病人带着呼吸机,站在床旁,我能感受到他们带着呼吸机仍然奋力的呼吸。在进入病区不到半小时的功夫,我的护目镜便起雾了,我轻轻的摇晃着脑袋,想让这些水汽划到一边,好让我看清每一个病人的脸庞。
这几位带呼吸机的病人中,有一位大爷,不愿意带呼吸机,总是会取下呼吸机面罩,氧饱和度就掉到了百分之六十。听同济的老师提及,他曾几次说到过自己想放弃。我知道他肯定非常痛苦,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安慰他。我鼓励他说:“你看我们这么远跑到这边来,就是为了来帮助你,全国人民都没有放弃你,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那就真的没有人能帮到你了”。或许明白了、或许为了配合我,他若有若无的点了点头。给他带好面罩,时不时的过去看他一眼,看没有在取下面罩。这个班次来回跑,我都忘记了口罩带给我的憋闷感。这一刻,我明白了那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鼓励和安慰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在后边的工作中,我还出现过头疼,甚至恶心,有经验的老师提醒我是不是把护目镜勒的太紧了。是啊,进来之前我总怕护目镜密闭性不好,又把护目镜和口罩的袋子勒了一圈,所以导致出现这种反应。同组的老师建议我出去休息一会,我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来这里工作的,是提供帮助的,不是拖后腿的,我能坚持到下来。
经过几轮班次,和患者的交流也渐渐增多,其中一个病人的话让我意识到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乐观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无意的交谈中我说:“你们没事可以听听歌、看看电视、看看新闻之类来打发打发时间。”其中一个病人说:“不敢看啊,越看越发慌啊。”我知道,这是他们此刻内心最真实的无助感。于是,我便和我一个做老师的朋友商量,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鼓励他们,能够让他们治疗疾病的同时心理上也能得到一些慰藉。朋友便想到了他那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孩子的天真无邪和青春活力,定能带给患者欢乐和希望。他立刻组织了他们班级的同学来了一场“隔空传爱”的活动,同学在家通过弹琴,手语舞,诗朗诵等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武汉同胞的关心和鼓励。收到这些声援武汉的视频后,我真的很感动,立刻传给了我们病区的患者看,并告诉他们这是一段来自我们陕西的孩子们对你们的问候。大多数的患者看到后都非常的惊讶,他们想不到连这些远方的孩子们都关注到了自己,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不好好生活。什么叫全民抗疫,就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区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在病区,我们感动着病人的同时,他们也在时刻感动着我,我第一次上夜班静脉采血时,光线不好,一针没有采上,我内心满是歉意,连连道歉,但是那个病人却说,没事,你换个胳膊采,我血管不好,你慢慢来。还有一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病房做操作,一个老奶奶心疼的说:“穿这个工作一定很累吧,你们辛苦了”,然后就拿起桌子上的苹果递到我的手里。我知道,她把别人给她的水果不舍得吃,看我太累,给了我,该是她对我多么大的信任。
回顾在武汉的这四十多个日日夜夜,爱与希望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怀,感受着武汉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感受着医疗队成员彼此间的温暖,电梯间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后勤老师和酒店员工为每个月过生日的队员精心准备的生日会,武汉商会连夜送来的毛毯,家乡人民害怕我们吃不惯盒饭,送来的三秦套餐,无论多晚,都在楼下等着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他们带给的不止是感动,更是爱与希望。厚重的防护服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布满雾气的护目镜未曾遮挡住我们期盼患者康复的眼神,担心被感染新冠的心理负担没有让我们退缩……武汉不要怕,我们一直在,会和你一起战斗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