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全面到来,医学影像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长期以来沿用的自由文本式影像报告因其缺乏统一标准、信息不完整、可读性差等弊端,已难以适应当前肿瘤规范化诊疗的需求。为响应这一挑战,高雄某医院医学影像科正积极推行单病种结构化报告,旨在显著提升肿瘤诊疗的规范化水平。
医学影像科主任张月浪主任带领丁墩副主任、刘乐主治医师、刘朵朵主治医师、李健鹏医师近期深入临床一线,先后走访了普通外科、肿瘤内科以及老年普通外科。此次“走进临床”的重点在于针对直肠癌这一常见恶性肿瘤,进行深入的规范检查流程和直肠癌结构化报告进行宣讲交流。
此次跨科室的紧密协作,旨在从源头解决影像报告的标准化问题。通过与临床医生面对面的交流,影像科团队得以更精准地了解临床需求,确保结构化报告能够涵盖所有关键的诊断信息,并以清晰、逻辑性强的方式呈现。例如,针对直肠癌,结构化报告将统一规范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结情况、远处转移等关键指标的描述,并可能引入国际通用的分期标准,从而避免因描述不一而导致的临床误判或信息遗漏。
推行单病种结构化报告的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大幅提高影像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减少因主观性描述带来的差异,更能促进多学科诊疗(MDT)协作的效率。当所有相关科室的医生都能在统一、标准化的报告中获取必要信息时,将极大缩短沟通成本,加速诊疗决策的制定,最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科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是其自身专业能力的一次重要提升,更是医院响应国家精准医疗战略、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更多病种结构化报告的逐步推广,医学影像将更好地发挥其“临床之眼”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