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灼夏之痛:新生儿溃烂血管瘤
2021年夏末,烈日如火,新手妈妈林女士却为女儿小玥的病情心如刀绞---孩子臀部一片比矿泉水瓶盖大一点的血管瘤,因治疗不当迅速恶化成触目惊心的溃疡。创面不断溃烂、渗液,襁褓中的婴儿每一声啼哭都像刀子般扎在母亲心上。短短一个月,林女士带着孩子辗转3次就诊于当地医院,从皮肤科到小儿外科,试遍药膏、滴眼液、生长因子凝胶,甚至停用尿不湿日夜护理,可伤口依旧狰狞如初。
绝境微光:绝望中的“网络奇遇”
深夜,林女士在网络上刷到一篇病例分享: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柳乾龙医生曾经诊治过的一个患儿家属记录自己孩子阴囊血管瘤从溃烂到痊愈的坎坷心路历程,文中柳医生非常自信地说:“这个没事,可以看好!”。这让林女士既有同病相怜的“相见恨晚”,也在绝境中看到了无限的希望。再看着柳医生分享的一个个治愈的案例,她更加坚信了要找柳医生放手一搏。
仿佛抓住救命稻草,林女士连夜联系到柳医生。次日清晨,手机震动声划破寂静,“我已详细看过病历照片,当前治疗方案存在两大问题……”屏幕另一端,远在西安的柳乾龙医生一针见血:对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既要合理治疗血管瘤也要治疗溃疡,两者需要同时兼顾,否则两者互相影响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他当即调整方案:停用治疗血管瘤的外用药物,改用口服药物,配合促进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并附上详细的护理操作指导。
云端守护:上百条微信筑起生命线
此后两个月,因为以口服和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这对素未谋面的医患开启了“云端诊疗”。柳医生每日查看林女士上传的血管瘤创面照片,用最通俗的语言指导她给女儿及时用药和创面的护理。他总能用最温暖的语言化解家长的焦虑。林女士的微信里存着上百条沟通记录,既有合理用药的指导,也有“话疗”的安抚。”
转机出现在1周左右,某次换药时,林女士突然发现血管瘤看上去没有那么鲜红,溃疡表面也没有那么多渗液——这是愈合的信号!此后创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直至结痂脱落。看着女儿终于能安稳入睡,林女士给柳医生发去长信:“是您让绝望的母亲重新看见光!”
锦旗千里:1643公里的医者仁心
同年11月,柳医生一如既往的忙碌着日常工作,意外收到一份神秘快递---一面绣着“白衣天使无限爱,医术精湛仁慈博”的锦旗,落款处“某省患儿家属”几个字力透纸背。随附的信笺上,林女士写道:“本想亲自赴西安致谢,但您总说‘治愈孩子就是最好的礼物’,这面锦旗走了1643公里,正如您跨越山河传递的医者仁心。”
柳医生将感动分享至朋友圈,引发更多“屏幕那端的救命故事”的共鸣。有朋友留言有一年的春节,自己的小孩肘关节脱位,因为当地医院经验不足未能诊断,柳医生通过视频指导他给孩子复位。通过这次分享,愿更多家长知道,医学的温度可以穿透屏幕。
这场跨越千里的救治,恰是当代医疗生态的生动缩影。当传统面诊受限于时空,互联网医疗以“云端问诊+精准指导”重构了医患信任模式。
春晖新生:淡痕之下的生命礼赞
如今的小玥穿着花裙子,奔跑在山青水绿的河岸边自由快乐地成长。唯有淡淡瘢痕和母亲的日夜煎熬记录着那段岁月。这抹微小的印记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绝处逢生,更是医患以信任为舟,共渡疾痛之海的永恒见证---正如柳医生所言:“医学的本质从不是冰冷的器械与数据,而是人对人的关怀和信任。屏幕两端共同的坚持和信任,才是治愈的真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