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望夏八月,喜讯再传,即将结束一年医疗援藏的急诊科古长维医师获评为西藏阿里地区“优秀援藏医疗人才”称号,这是对古长维医师援藏工作的肯定,也是我院多年来连续开展援藏工作获得又一丰硕成果。
2019年7月,在得知医院即将选派新一批援藏医疗人才时,古长维医师踊跃报名,并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政治素质成为第五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伍中的一员,前往陕西省对口支援的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这是急诊科继张正良副主任医师后再次派出援藏人员。
西藏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受限于当地经济水平以及地理环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直与其他省市有一定的差距。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自2015年开始,国家开始组建“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队伍,以省为单位对口支援西藏各地区,成建制帮扶各对应医疗单位。
古长维医师初到高原,尽管有各种高原反应,但依然以坚强的毅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帮扶工作中去。作为急诊科业务主任,他结合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急诊科岗位职责,落实各项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整改。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度领先”为原则,以满足急诊新大楼及创伤中心建设需求为出发点,配合贡桑明久主任有针对性地为科室发展申请购置新设备、新仪器。同时,以创“三甲”为契机,严格按照十八项核心制度开展临床工作,建立了科室质控小组,进行病历书写督查与点评,提高医生病历书写水平;带头学习医院“应知应会”知识,协调解决创三甲过程中科室遇到的困难和迷惑,配合各行政科室的检查,查漏补缺,总结不足,学习先进,使科室做到“有自查、有反馈、有提升”。
在古长维医师的帮扶下,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目前已能熟练开展深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技术,并且开展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血液灌流(HP)技术,填补了阿里地区的空白。同时多次领导和参与了批量伤员的救治,并编写应急演练预案,组织科室实施,提升急诊科的应急反应能力。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刚回到西安轮休的古长维医师“舍小家顾大家”,响应自治区卫健委的号召,毅然在大年初三返藏。在交大二院的支持下,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提供20余条疫情防范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参考,为急诊科量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5条,设立发热及呼吸道疾病留观室1间,并积极组织科室同事及时学习国家卫健委下发的相关指南、规章制度,积极下载、组织学习有关新冠肺炎的最新学术论文,使科室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积极为阿里地区隔离病房建设进言献策,参与对返回阿里的发热病人的会诊,制定诊疗方案。
在援藏期间,古长维医师也注意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科研实力薄弱的问题,通过摸排与总结,确定了以临床科研为基础、开展高原疾病大数据分析为目标的科研导向,在科室开设了“临床科研”小讲座,将临床科研的常见种类及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介绍,下载有代表性的SCI科研文章,指导当地医生阅读、理解,掌握其科研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压氧舱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已发表在《西部医学》2020年第1期;《阿里地区院前急救时空分布及改善探索》已向《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投稿,目前已进入最终修改阶段。在此基础上,配合贡桑明久主任成功申报题为《大数据条件下阿里地区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的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急诊医学的发展。
古长维医师也多次利用空余时间参加当地科普宣传和巡回义诊活动。开展“白金十分钟”活动,对广大患者及家属、中小学师生、公职人员等进行心肺复苏、创伤救治、新冠肺炎防治的科普宣教。在阿里地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阿里行”的活动中,参加阿里地区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演练,在活动中深入建筑工地,向广大工人普及急救的相关知识。多次参与在阿里地区福利院及泉水沟检查站的义诊活动,为当地的孤寡老人、儿童、检查站工作人员送医送药。
在古长维医师的帮扶下,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也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立足藏西高原,以成为救治创伤、理化因素导致疾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中毒)为特色,兼顾其他急危重症,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单元,布局合理、人员充足、有较强医疗、教学、科研实力的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为目标,力争将地区医院急诊科打造为西藏自治区一流的急救中心。
藏西秘境,雪域高原,有一种家国情怀叫援藏;燕尾山下,狮泉河旁,有一种感动叫信任!在政府、医院、藏族同胞的信任下,援藏人员才能纵骋自己的情怀,奉献的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收获了心境的升华,人生的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