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10月27日晚,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二附院”)迅速展开。一名因工业意外导致颈部切割合并腕部开放性损伤、生命垂危的32岁男性工人,在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历时十余小时的通力协作与精准施治下,最终转危为安,创造了生命奇迹。
当晚18时30分,正值晚高峰,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诊科接到一名危重患者。该患者为32岁男性工人,在操作高速机械时不慎被锋利刀片严重割伤。初步检查发现,其颈部存在一条长达18厘米的深裂伤,创口深达椎前筋膜,伴有活动性出血;右腕部伤势同样骇人,桡动脉、桡静脉及正中神经完全离断,12组肌腱呈粉碎性断裂。患者入院时已呈现失血性休克状态,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血压一度无法测出,心率高达149次/分,情况万分危急。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最高级别的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诊科、骨病与创伤科、耳鼻喉科、麻醉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在接到通知后迅速响应。短短数分钟内,耳鼻喉科闫静教授、麻醉科王宁教授、骨病与创伤科樊李瀛教授、吴昊博士等专家均已抵达急诊抢救室。经MDT团队紧急会诊,一致判定颈部血管损伤是当前最致命的威胁,必须优先处理。
19时15分,患者被送入复合手术室,一场与死神赛跑的多学科协作救治全面展开。手术首先由耳鼻喉科团队应对颈部危机。在患者处于休克前期的严峻情况下,闫静教授团队沉着应对,迅速完成气管重建,并精准缝合了颈内静脉血管破口。至19时43分,颈部致命出血风险及呼吸功能障碍被成功解除,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机会。与此同时,输血科团队紧密配合,快速备血并启动自体血回输技术,有效维持了患者的循环稳定。
接力棒随即交至骨病与创伤科团队手中,应对更为复杂精细的腕部修复。腕部桡动脉缺损、神经肌腱严重离断,尤其是正中神经的损伤,直接关系到患者未来的手部功能。在手术显微镜下,黄思华医师等骨干力量展开了精细操作。

肌腱修复环节采用改良缝合法,在40倍显微镜下对12组断裂的肌腱进行逐一吻合,创新应用“滑动套索”技术应对特殊损伤,确保了缝合强度与未来功能。血管与神经重建则更是对精度极限的挑战,医师们使用比头发丝还细的11-0显微缝合线,在0.2毫米级的微观世界里进行精准对接,血管内膜对合误差严格控制在0.05毫米以内,以最大程度保障血流畅通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
麻醉科团队全程保驾护航,通过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精细体温管理等措施,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历经十余小时的通宵奋战,直至次日凌晨5时45分,这场跨越深夜的生死竞速终于告捷。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了颈部致命伤的处理以及腕部血管、神经、肌腱的全面重建。
术后复查显示,移植血管血流顺畅,神经吻合良好。更令人欣喜的是,术后仅24小时,患者已能完成拇指对掌动作,桡动脉搏动有力,手部功能恢复显现出积极迹象。据骨病与创伤科张纯主任介绍,如此严重的复合伤能在术后短期内呈现显著功能恢复,在国内临床救治中亦属罕见,这得益于团队前期通过动物实验、3D打印模型模拟等积累的深厚功底,将显微外科技术推向精准化极限。
患者家属在感激之余表示:“那一夜的无影灯,照亮了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看到了医者最动人的光芒。”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极大程度保全了其劳动能力,也充分展现了西安交大二附院在多学科协作救治急危重症创伤方面的强大实力与高超技术水平,为处理类似复杂创伤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