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我院运动医学团队在2025年度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学术会议上取得丰硕成果

时间:2025-09-17   作者:宋启春 王旭   责编:杜维     来源:     阅读:

2025年9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办,上海长海医院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2025年度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作为国内运动医学领域权威性高、影响力广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围绕运动损伤预防、诊疗与康复等前沿热点展开深入交流,旨在集中展示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前沿技术,推动学科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我院运动医学病区时志斌主任的统筹引领与学科布局下,由科室副主任刘瑞宇教授带队参会。科室共有7篇论文入选大会发言、1人担任主持、9篇电子壁报展出,全方位展示了我院运动医学病区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综合实力。

在肩肘会场,刘瑞宇教授就《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作大会发言。该研究依托科室多年临床病例积累,由团队共同完成基线资料分析、影像学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动态随访及健侧对比等多维度系统评估,全面展示了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此类复杂损伤中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治疗策略、提升患者功能预后提供重要循证依据。其严谨的研究设计与可靠结论引发与会专家广泛关注,背后是科室团队在病例收集、数据整理、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协同配合。

膝关节领域作为科室重点方向,此次3篇论文入选大会发言,尽显团队技术优势。宋启春副教授围绕《RAMP 区面积占比较小导致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风险增加》,通过临床病例影像分析与随访验证,明确胫骨髁间后区解剖结构与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关联性,为病因机制研究及高风险人群干预提供参考;宋继东主治医师分享《高后外入路交换棒技术全线锚钉解剖修复外侧半月板后根撕裂》,该技术由科室临床团队反复打磨优化,适用于成人与骨骺未闭青少年,不影响同期手术且无 “蹦极效应”;田泽楠硕士汇报的《经高位后外侧入路的内侧半月板后根修复技术》,突破传统入路限制,为临床提供 “二附院方案”。此外,宋启春副教授受邀主持 “青年专场”,以专业点评与流畅组织获认可,这既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反映出科室在行业内的学术认可度。

基础研究与创新转化领域,科室成果同样亮眼。王旭博士汇报《股骨头坏死软骨 - 骨界面多组学交互机制研究》,整合转录组学数据解析配体 - 受体互作网络,为疾病诊断与干预提供新方向;陈之浩硕士报告《关节镜下倒 “L” 形关节囊切开结合股直肌腱加强缝合关节囊治疗临界 DDH 孟唇撕裂的临床疗效》,首创缝合方法提升术后稳定性,开拓治疗新思路;蒋佳君硕士在青年专场汇报《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治疗腘肌筋膜束撕裂致高活动性外侧半月板效果评价》,为临床难题提供可靠证据。这些成果源于科室 “临床需求导向科研” 的共同理念,团队成员相互协作,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推进创新,推动科室科研水平持续提升。

运动医学病区还精心筹备并展出 9 篇电子壁报,内容全面覆盖关节镜技术创新、骨折精准修复方案、韧带损伤规范化治疗及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探索等运动医学领域核心热点,从临床实操技术到基础机制研究,多维度呈现科室学术积累。这些凝聚团队协作心血的壁报成果,不仅成为会场内展示科室实力的重要窗口,更进一步拓宽了我科在全国运动医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的广度,加深了行业对科室专业水平的认可。

在时志斌主任“以人才培养为基、以团队协作赋能” 的学科建设思路带领下,科室始终以 “资深专家传帮带、青年人才勇担当” 为培养模式,资深专家发挥临床与科研引领作用,为青年医师、研究生搭建学术与实践平台,青年成员积极参与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协作紧密的人才队伍。此次大规模参与学术交流,从多层级人员参与到多维度成果覆盖,正是这一模式与学科“临床 - 科研 - 教学”协同发展理念的生动成果,既让团队在全国性舞台锤炼能力,也使科室经验与成果获行业广泛认可。

运动医学科合影.jpg

此次学术会议的精彩亮相,是我院运动医学科团队协作、人才辈出的缩影,更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协同创新、服务患者的宗旨,以临床技术突破为核心、科研创新为驱动、人才培养为根本,持续推动运动医学领域临床与科研双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学科建设及我国运动医学事业注入更多 “二附院动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