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国际交流赋能 加拿大高校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研间质性肺疾病诊疗

时间:2025-08-14   作者:袁博 明宗娟   责编:屈姝利     来源:     阅读:

2025年8月11日下午,一场聚焦间质性肺疾病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五楼会议室顺利举办。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麦克马斯特大学Martin Kolb博士应邀而来,与国内同仁齐聚,围绕新药研究、论文投稿、病例诊疗多维研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袁博博士、刘博轩博士作为青年骨干,以专业双语能力保障沟通顺畅,为这场国际交流注入青春学术力量。

新药探索:国际前沿与临床实践对接

会议开篇,主席杨拴盈教授致辞,点明间质性肺疾病诊疗创新突破的迫切性。随后,Martin Kolb教授带来“2025 ILD Annual Progress”专题分享,聚焦间质性肺疾病新药nerandomilast临床研究前沿。作为临床研究分中心之一,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参与,已成功入组3名患者且持续在组,为药物疗效验证积累关键数据。

西安市胸科医院李建英院长、我院风湿免疫科李学义主任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史红阳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围绕nerandomilast适用范围、剂量选择、安全性深度提问。此环节由刘博轩博士和袁博博士负责翻译,他们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与流利双语能力,精准传递中外专家观点,让思维碰撞自然流畅。交流中,既明晰新药临床推广方向,也为优化用药方案、守护患者安全筑牢理论支撑,展现出科室团队在临床科研协作中的实力。

论文赋能:借国际视角破科研难题

身为ERJ杂志主编,Martin Kolb教授以“How do you make me like your paper?”为题,拆解论文投稿“密码”,从选题精准度、逻辑架构到契合期刊偏好,倾授实用技巧。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德信教授、西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志燕主任、西安市第九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魏霞主任踊跃互动,聚焦审稿返修、创新点挖掘等科研痛点提问。袁博博士继续负责本环节翻译,高效传递国际期刊视角,助力医护人员理解科研论文“突围”路径。这场交流,借国际经验破解科研写作与投稿难题,推动临床经验向学术成果转化,彰显科室在科研能力提升上的积极探索。

病例实战:理论落地提升诊疗实力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浩博士全英文汇报青年男性间质性肺炎病例,从病史梳理到诊疗决策,还原临床实战场景,展现出深厚的专业功底与国际交流素养。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方萍教授、史红阳教授、明宗娟教授等结合指南与经验,围绕诊断难点、治疗优化深入研讨,将前沿理论融入实际病例,打造“沉浸式”诊疗教学。问答环节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博轩博士负责英文翻译,他精准传递各方观点,保障专业术语准确沟通,让交流无虞。参会者在病例剖析中夯实精准诊疗能力,实现学术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落地,体现科室团队在临床教学传承中的担当。

总结展望:以国际交流促学科跃升

会议尾声,杨拴盈教授总结致辞,肯定nerandomilast研究拓宽诊疗路径、论文指导激活科研活力、病例研讨强化临床实力的成果,强调此次国际交流搭建对话桥梁的价值。致谢Martin Kolb教授、参与专家后,杨拴盈教授展望:医院将持续深耕间质性肺疾病领域,转化交流成果,以更精准医疗服务患者,推动呼吸学科迈向新高度。这场国际交流,不仅是学术智慧的交融,更彰显了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人才培养、国际协作与诊疗科研并进的发展决心,借国际交流之力,守护肺部健康,迈向学科新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