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25年4月25日至26日,由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中医医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中西医结合泌尿肾脏疾病国际高峰论坛”在古都西安召开。本次会议以“丝路医韵,学贯西中,创智引领,健康同行”为主题,汇聚来自美国、新加坡、意大利、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及全国各地的232名泌尿、肾脏领域的中西医著名专家,围绕泌尿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发布学术报告90余场,现场讨论热烈充分,学术气氛浓厚。
跨界融合,提高创新能力。会议聚焦“中西医协同”与“技术创新”两大主线,涵盖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慢病管理、医学工程等多领域。新加坡中央医院、意大利圣家堂泌尿协会等国际知名团队分享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基因靶向治疗等尖端技术;中国学者则系统展示了中医药在肾病辨证施治、非药物疗法中的独特优势,彰显“中西互补、协同增效”的学科发展路径。坦桑尼亚凯鲁基医院Warles CharlesLwabukuna博士关于非洲高血压患者肾病模式的报告,引发对区域医疗差异的深刻反思,凸显学术交流的全球意义。
多维视角,引领学科前沿。本次大会以“传承丝路精神,共筑健康未来”为宗旨,特别设置国际泌尿肾脏前沿诊疗进展主论坛、中西医泌尿肾脏疾病诊治专题讲座、青年学者病例演讲擂台赛等多个板块,主会场更是全球视野下的中西医对话,新加坡中央医院Jason ChooChon Jun教授以《IgA肾病治疗新时代》为题,详解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意大利圣家堂泌尿协会Alessio Zordani博士通过视频演示达·芬奇机器人前列腺切除术,展现精准外科的革新力量。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洪涛教授则强调“中医药在CKD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提出“症—证—病结合”的中西医融合诊疗框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从药物研发到5G机器人手术和远程诊疗,大会从多个角度共同探索泌尿肾脏领域临床实践的新方向、新技术,为参会人员带来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
实战导向,破解临床难题。“中华病例说”分会场通过13例疑难病例的“现场汇报—导师点评—多维评分”机制,打造沉浸式学术擂台。西安交大二附院付荣国教授团队主导的“狼疮肾炎评估进展”与“膜性肾病诊疗新策略”成为焦点,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支持。基础与转化医学专场,北京大学陈旻教授团队揭示ANCA相关血管炎与肿瘤的潜在关联,南方医科大学周丽丽教授聚焦肾小管细胞死亡机制,为急性肾损伤治疗提供新靶点。血管通路专班,浙江大学冯剑教授演示3D打印可降解支架技术,长征医院张玉强教授解析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评估标准,为血透通路并发症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中医特色疗法专场,上海六院桂定坤教授已经方治疗慢性肾病案例,展现‘古方新用’的临床智慧;厦门市中医院许正锦教授从“水液代谢”理论出发,阐述代谢性肾损害的中医调治新策略。
青年力量,未来指日可期。大会特设“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来自新加坡、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及中国多所顶尖医学院的青年学者,以全英文报告的形式,展示了血管通路修复、肾病流行病学、信息化血透管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国立医学院团队围绕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物、补体系统调控等议题,展现了中亚地区肾脏病研究的蓬勃活力。
学术争鸣,跨界智慧交锋。主会场青年科学家论坛,新加坡中央医院Angela Wang教授以《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为题,提出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靖教授则从信息化角度,解析大数据如何赋能血透质量控制体系升级。分会场中医肾脏专场,陕西省中医医院于小勇教授以“CKD一线标准治疗药物的新思考”开篇,提出“中西药序贯疗法”概念;上海中医药大学王琳教授结合陈以平“斡旋三焦”理论,探讨中重症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浙江中医药大学赵英永教授则通过靶向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从肠治肾”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现场讨论热度空前。
本次论坛作为中西医协同创新的新起点,在不久的未来需加强真实世界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融合医学的“中国方案”。以学术为桥,以健康为愿,本届论坛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平台,更通过“中西医结合”这一独特视角,为全球肾脏病防治贡献了跨界智慧。从长安出发,“一带一路”医学合作的纽带将愈发紧密,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