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交大二附院下放延川人员纪念下放延川40周年

时间:2010-10-21   作者:党委宣传部   责编:     来源:     阅读:

2010年10月3日,交大二附院1970年下放延川的老同志在西安举行了“纪念延川县医院建院60周年暨二院下放延川40周年团聚会”。陕西省卫生厅副厅长梁宝林出席会议讲话并慰问老同志,他指出:“老同志们当年下放老区不仅为基层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今天医改工作的先行者,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西部》杂志社新闻专题部主任胡建中(时年随父母下放延川)主持会议并进行采访报道,梁宝林副厅长与作者胡建中在会上激情地朗诵了诗歌《生命的历程》,老同志们在原生态的陕北民歌中回忆往事、共叙友情、畅想未来。交大二附院李伯埙、凌熒、张瑞金、白肇中及交大医学院袁德润、口腔医院崔庆亮等参加聚会。

1970年7月,交大二附院(当时叫西医二院)45名医护人员依照毛主席“6.26”指示下放到陕北延川县医院,备战并为老区群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之后,这些人相继回到西安等地,为共和国医疗事业继续发挥着光和热。回到交大二附院的有老院长、眼科专家刘新民教授、皮肤科李伯埙和放射科张瑞金夫妇、耳鼻喉科凌荧和口腔科赵文清(后调入口腔医院)夫妇、检验科崔庆亮(后调入口腔医院)和护士李莲叶夫妇、药剂科白肇中、护士王瑞草和冯凤英等人。

附诗歌:《生命的历程》

《生命的历程》

-—写在西安交大二院医护人员下放延川40周年

风雨兼程、岁月如歌,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转眼间,延川县医院经历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一挥间,我们走过了下放四十年的难忘岁月。

四十年前,

为了践行老人家“6?26”的最高指示,

我们一行四十多人及其子女,

颠簸了两天两夜的崎岖山路,

从省会西安,

“下榻”到陕北黄河岸边一座贫瘠的山沟

———延川。

住窑洞、烧火炕、啃窝头、爬山路……

我们首先跨越了生活的门槛、思想的屏障;

上山下乡、走村串户、送医送药、同吃同住……

我们读懂了老区人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与老乡构建了情感的纽带;

埋头苦干、钻研业务、敬业爱岗、培养人才……

我们升华了自身的业务和素质,

我们将延川的医疗水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用执着与真情,

把生命的历程谱写;

我们用辛勤与汗水,

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我们因忙碌而美丽,

我们因奉献而崇高;

敬畏生命、大爱无疆,

一路汗水、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一路风景。

“6?26”街区,

是我们生活的景致,

是我们工作的写照,

是我们友情的见证……

粘糕、稠酒、大红枣,

彰显了老区人对我们的情,

红薯、洋芋、桃栗子,

割舍不下我们对延川的爱;

延川——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老区——历炼了我们的人生。

为生命有了这样一段磨炼和精彩,

而感悟、感慨、感动和自豪。

为什么我们眼里饱含热泪?

因为我们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是恋恋不舍?

因为我们对这段人生难以忘怀……

今天,虽然年华已经流逝,

友情却愈来愈亲昵;

今天,虽然已是满头银发,

激情的色彩永远饱和。

岁月积淀了我们对生活的诠释,

友情印记着我们这一代独有的风采。

革命人永远年轻,

共和国不会忘记。

夕阳无限、晚霞灿烂,

我们虽然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

我们却能增加生命的宽度;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

我们却能改变心情。

衷心祝愿各位生活美满、健康长寿,

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年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生活!

(胡建中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