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来源之一的“华夏医学科技奖”隆重揭晓,我院神经外科屈建强教授参与的“颅神经疾患精准神经外科治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项目喜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奖项,旨在奖励领域内的科学技术成果,鼓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屈建强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疾病,尤其是颅神经疾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的诊治。自2007年开展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颅神经疾病以来,已治愈患者数千例,科室据此跻身中国MVD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优势单位及讲师团成员、中国MVD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成员、中国颅神经根疾病、MVD手术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成员单位。201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高峰论坛暨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学术会议”,为MVD在西北乃至全国的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学科带头人屈建强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颅神经疾病的诊疗和MVD术式的改良和推广。针对MVD术中视野遮挡和术后复发等问题,屈建强教授及其团队率先提出MVD术中蛛网膜充分松解和神经血管压迫点旷置理念,显著提高了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为解决不能接受MVD手术的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无术可取”的困境,团队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解决了MVD治疗的瓶颈问题。后又针对PBC压迫效果异质性的问题,在国内首次将压力监测技术引入PBC术中,实现了多维参数辅助下的精准压迫手术模式,提高了手术疗效的稳定性,并因此入选2019-2020年颅神经疾患诊疗年度进展目录(排名首位)。2022年为客观评估PBC手术的神经损毁程度,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并报道应用三叉-面神经反射评估和预测手术疗效的临床实践(Headache.2022)。
屈建强教授也凭借其在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方面的影响力和创新性工作入围中国名医百强榜TOP10,并入选2021年度(2022年底评选)中国神经外科专家50强,参编国家“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功能神经外科》、人卫出版社《周围神经外科学》,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专家共识》、《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围手术期风险专家共识》、《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患术中减压植入物专家共识》、《显微血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电生理评估中国专家共识》《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部专家共识,为颅神经疾病在中国的规范化外科诊疗建言献策。
精益求精,上下求索,德言懿行,孜孜为善。屈建强教授带领周乐教授等精兵强将,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以功能神经外科为特色及切入点,带领我院神经外科构建完善相关亚专业,截止目前已完全建立功能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神经内镜、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危重症等亚专业治疗组,各个亚专业团队正在以分秒必争的努力,力争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神经外科亚专业团队将继续秉持大医精神,探未知、除顽疾、助健康,护佑生命。
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介绍:
屈建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科病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委会颅神经疾患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Rhoton神经外科研究所、德国Regensburg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深造学习。擅长颅内及椎管内肿瘤、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凭借其在颅神经疾病外科治疗方面的影响力和创新性工作入围中国名医百强榜TOP10,并入选由中科院联合多家智库评选出的2021年度中国神经外科专家50强。
周乐,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第三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颅内及椎管内肿瘤、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2018年在西北地区首先开展三叉神经痛微创介入手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填补西北地区空白。2019年,在国内率先将压力参数引入到球囊压迫手术中,建立多维参数辅助手术体系。坚持服务临床的研学方向,针对临床工作中的主要痛点问题进行公关,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数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