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小儿外科先天性巨结肠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时间:2024-03-21   作者:余辉   责编:赵文颉     来源:     阅读:

2024年3月20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正式发表了关于自体肠神经嵴干细胞移植替代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潘伟康副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Ahmed Rahman为共同第一作者,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Ryo Hotta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为共同署名单位。该研究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肠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具有突破性意义。

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Wnt1小鼠特异性表达白喉毒素受体(Diphtheria toxin receptor, DTR),经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l toxin, DT)实现肠神经嵴源性细胞的条件性剔除构建巨结肠症模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鼠的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及肠神经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并通过实时活体荧光显像移植入小鼠体内。研究发现自体肠神经嵴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后表达干细胞标志物,分化成相关神经元亚型及胶质细胞,局部GFP荧光及AAV9-ChR2病毒转染后在小鼠自体内形成“新的肠神经节”,并证实外源性神经可整合小鼠肠神经系统,重构神经环路。在后期的肠功能验证中联合光遗传学技术,证实了小鼠的结肠蠕动功能的完全恢复。

该研究创新性构建了自体肠神经嵴干细胞移植模型,不仅彻底解决其他基因敲除的巨结肠症小鼠无法长期观察的弊端,且避免了非自体干细胞的“免疫原性“问题。其中一位审稿人高度评价“该研究是干细胞移植治疗肠神经系统从实验真正走向临床运用的关键”。

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长期致力于先天性巨结肠及干细胞移植替代治疗的基础科研及临床工作,已获得近10项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揭示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替代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论文的发表巩固了西安交大二院小儿外科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领域的领先地位。

附: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38/s41467-024-46793-9?utm_source=rct_congratemailt&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oa_20240320&utm_content=10.1038/s41467-024-46793-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