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2017年的9月,对于西藏中的西藏、海拔高达4300米到5000米雪域高原的阿里地区来说,已然是初冬的季节。26日凌晨6点32分,一个漆黑寂静的清晨,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人民医院急诊值班室黎明前的寂静,电话是检验科打来的,一名正在准备抽血化验的患突发倒地抽搐,值班医生苏程程、王俩合于2分钟内到达检验科时,病人已无心跳、呼吸,当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紧急联系科室医生、护士将患者抬至急诊科继续抢救。随后紧急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加压面罩辅助呼吸、持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推、心电监护。6点40分,陕西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老师、急诊科业务主任王国恩医师从宿舍飞奔至科室,积极指导抢救工作,予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经胃管内注入,同时准备溶栓治疗。
患者为41岁男性,藏族,系阿里地区葛尔县某部门干部,因胸痛、胸闷10分钟来院,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由于阿里人民医院是一家刚刚获评不久的二甲医院,急诊科正式运行还不到一月、ICU病房因各种原因暂未运行,全院人才、设备、药物严重缺乏,在如此困境之下,抢救过程变得异常艰难。正值此时,加培副院长、贡桑明久主任以及医疗队的所有相关专家及时赶到,并积极组织和投入抢救。患者仍无心跳、呼吸,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持续按压、持续不断使用各种抢救药物、迅速启动脑保护冰帽及碎冰进行全身物理降温,艰难地救治过程就此展开。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患者仍未恢复心跳。因地势因素,高原地区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地区的40%到50%,平时的轻体力活动即可出现气短,抢救组的医师护士们因每分钟达100次以上的徒手心脏按压而累的气喘嘘嘘。指挥抢救的老师采取车轮战术,嘱托医护人员轮流上阵,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不轻言放弃;同时采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纠酸,多巴胺升压强心,药物除颤、复电除颤等抢救措施。王国恩主任亲自指导在藏医师行深静脉置管以开放静脉通路,予血管活性药物持续泵入,同时监测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化验指标。7点48分,心电监护示患者出现心电活动但仍呈电机械分离状态,血压测不出,在心脏按压的间期立即完善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考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pⅣ级),继续上述抢救方案。8点05分,患者心跳、呼吸、血压恢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数分钟后,心跳、呼吸再次停止,抢救措施同上,跟家属交代病情并协商后,立即启动尿激酶溶栓,半小时内120万单位尿激酶注入,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电监护显示为室性自主心率或室颤,医护人员仍奋力抢救,直至9点30分,患者自主心律、呼吸再次恢复,但仍有室颤频繁发作。10点钟,奇迹出现,心电监测示窦性节律,心率波动于45~56次/分,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呼吸有自主触发,血压逐渐趋于稳定,GCS昏迷评分7~8分,化验结果回报CK、CKMB显著升高,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阳性,证实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无误。在此救治过程中,6名医护人员轮流胸外心脏按压3个小时、电除颤20余次,使用盐酸肾上腺素20余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药物持续或间断注射。初步抢救成功。
在随后的55小时内,患者处于心肌再灌注损伤阶段,先后出现严重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最低心率30次/分,先后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I、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本院不具备行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介入支架等条件,只能靠异丙肾、多巴胺等药物艰难维持。在如此困境下,我院抢救室医护人员进行轮流值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成立援藏医疗及在藏医疗专家组,数次会诊病情。由于我院医疗专业水平、设备等条件限制,9月28日下午,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及其要求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目前病情已初步稳定。
在急诊科援藏老师王国恩主任和本院贡桑明久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援藏医疗成员和藏族医护人员的精诚合作和努力下,面对生命,我们不轻言抛弃、轻言放弃,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创造了在世界范围内抢救成功率不到1%的成功案例,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组团式援藏医疗的伟大成功和汉藏人民是一家的深情厚意和真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