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国际版| 员工版| 进入旧版|

大爱传递,生命相髓——血液科成功完成第401例骨髓移植术

时间:2023-10-09   作者:雷博   责编:血液内科     来源:     阅读:

阳春三月,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40岁的王女士却因不小心“着凉”,有些咳嗽。与以往的感冒不同,王女士吃了些“感冒药”却不见好转,甚至出现了39℃的持续高热、以及不同寻常的乏力,她决心去附近医院做详细检查。随着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当地医院建议王女士去血液专科就诊。于是2023年3月,焦急且疑惑的王女士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雷博副主任医师的门诊,经过仔细的病史了解及检查,王女士第一时间被安排住进了血液科病房。

复查的血常规结果并不乐观,依然可见“幼稚淋巴细胞”,在充分沟通后王女士接受了骨髓穿刺检查,初步诊断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结果对王女士和家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而后续免疫分型和基因检测的结果更让他们的心情沉至谷底,最终王女士被确诊为“早期前体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ETP-ALL)”,且合并多种基因突变,是一种危险度高、耐药率高、预后极差的T细胞白血病的特殊罕见亚型。既往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此型白血病单纯化疗预后差,为尽快控制疾病,在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张王刚教授带领的治疗小组经反复查阅文献及多次讨论,为王女士制定了维奈克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诱导治疗方案。经历了艰难的骨髓抑制期,复查骨穿示:白血病细胞较前明显减少,达到完全缓解状态,但微小残留病灶(MRD)仍为阳性。又经过紧锣密鼓的第2、3疗程强化化疗,再次复查骨髓,王女士达到了完全缓解且MRD阴性的状态,处于非常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其实早在第一疗程化疗结束后,张王刚教授就已经向王女士介绍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必要性,作为目前已知可靠的急性白血病根治手段,我科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历史已有2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移植团队,以及完备的设施条件。王女士和家属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过商议,同意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因家族中并无合适干细胞供者,移植团队将王女士的配型信息上传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匹配供者,经过漫长的等待,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与王女士HLA配型10/10相合的供者,这是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王女士有了重生的机会。

在何爱丽主任的支持下,张王刚教授、雷博副主任医师、张卉主治医师、邓春娥、韩汪萍主管护师等组成的移植团队经过前期深入讨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移植过程中和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防控,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同时与中华骨髓库多次协调,从人力、物力、技术、运输等多方面保障了骨髓移植术的顺利实施。王女士于2023年8月接受了改良BU/Flu+ATG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2023年8月31日供者造血干细胞顺利完成采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赛跑”开始了,只需一个召唤,移植医院医护、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运送专差……每一环节都为运送“生命种子”竭尽全力,确保造血干细胞“使命必达”。不远千里及时送来的造血干细胞于当晚21:00顺利输入王女士血液中,新生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16天成功完成造血功能重建。

终于在2023年9月26日,王女士作为我科第401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精神满满地走出移植仓。

在这场生命的接力中,无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方的陌生人送出新生的厚礼,也为王女士和家人点亮了温暖的希望之光;血液科移植团队的专业诊治和悉心护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全程保驾护航;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的热心帮助,更是为造血干细胞的运送铺平了道路。唯有上述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和精诚合作,才会谱写出医学科学与人文情感的美妙乐章。祝愿王女士早日康复,积极乐观地享受新的生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全体医务人员也将继续书写生命与爱的故事,做患者坚实的健康守护者,为建设国家血液病区域医疗中心,一流血液病学科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