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编者按:3月7日,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的《援鄂期间 高龄新冠患者颅脑手术一例详析》报道发布,该报道是《神外前沿》编辑于3月5日连线西安交大二附院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领队巩守平教授,巩守平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例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开展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人颅脑手术的经过和体会。全文如下:
专访西交二院巩守平: 援鄂期间 高龄新冠患者颅脑手术一例详析 | 睿米特约抗疫特辑
神外前沿讯,2020年2月26日晚8点26分,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队巩守平教授主刀,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为一例确诊新冠肺炎的高龄双侧硬膜下血肿病人实施了全麻下双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这是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开展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人颅脑手术。
3月5日,神外前沿编辑连线正在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巩守平教授,巩守平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例手术的经过和体会。
访谈要点
1.手术难点在哪里?
第一,这是一例已经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对于这样一个新型病毒,大家认识还不成熟,无论医生还是家属都会有一些额外的担心;尤其采取全麻插管,对心肺功能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到这例病人,新冠肺炎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对心脏、血液系统的影响都不容易评估;
第二,患者年龄偏大,一般情况差,身高1.68米,体重只有46公斤,有舟状腹,说明平时体质是比较差;
第三,患者系双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虽然以低密度为主,但有高密度的成分,说明血肿成分不均匀,加上有脑萎缩,可能会影响引流效果;
第四,对此例病人来说,开颅手术创伤大而且手术时间长,相应风险也大一些,所以不作为首选。
2.如何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和预防感染?
我们严格按照三级防护要求进行,手术人员穿隔离衣、防护服和手术衣,带三层手套,两层口罩,护目镜,防护罩,严格按程序操作。麻醉采取全麻插管,为了尽可能减少病毒经气溶胶播散,麻醉诱导时用药做了顺序调整,采取先使用肌松剂,减少呛咳。
3.对其他医生或肿瘤患者的建议?
第一,新冠肺炎的确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恐惧和担心,但还有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危及生命,对于急危重症病人,即便合并新冠肺炎,亦应积极救治,避免因为新冠肺炎的防疫给这部分病人带来健康和生命的损失;
第二,即便是新冠肺炎病人,只要经过认真的评估和细致的准备和防护,是可以安全完成手术的,我们这次手术相关人员至今未发现一例有感染征兆的;
第三, 围手术期务必兼顾新冠肺炎的诊治,尤其肺功能的保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4.本例手术与救治有什么体会?
第一,在病人的生命安危与工作中感染病毒的风险之间,我们医护人员都会把病人的救治工作放在前面,这是我们的职责。此次在武汉抗疫第一线,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能亲手为一名新冠肺炎病人完成手术,必将成为我个人从医生涯中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
第二,作为一名老党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机会走在最前面,承担风险,履行职责,帮助病人,现在想起来也仍然很欣慰。
第三,作为一名干部、这支医疗队的领队,以身作则,不畏风险,以实际行动发挥带头作用,不辱使命,才配得上队长和书记这样的称谓。
第四,团队协作是医务人员提高患者救治质量的关键。本次手术我们的团队与同济医院的团队(均含神经外科 、麻醉科、手术室专业),在非常时期的精诚合作保证了整个手术安全高效的完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五,只要医者心中有病人,把病人救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考虑到位做到位,病人也会发自内心的关心我们,术后当天早上查房,这位老人问我的第一话就是“书记,你还好吗?”他为我们竖起了拇指。医者在医患共情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第六,在身穿全套防护服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呼吸不畅、护目镜起雾影响视野清晰度,都是对手术操作不利的因素,而颅脑手术对操作的轻柔精细程度要求很高,改善术者及入室人员的良好通气和视线清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手术人员而言,正压头罩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目前也有一些可以减少护目镜起雾的处理方法,这都需要总结。
治疗经过
2月26日下午3点07分,西安交大二附院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院区C10西病区收治一位高龄患者,男,73岁,“摔伤3周,发热5天”。
2月3日洗澡时摔倒,出现“言语含糊、活动迟缓”,之后症状逐渐加重,语言已经含糊不清,不能独立行走,右上肢不能持物,小便失禁。2月2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度,咳嗽,有痰。在当地医院做胸部CT报告“支气管炎、肺气肿、双侧支气管扩张伴双肺感染、双侧胸膜增厚”。颅脑CT显示双侧硬膜下血肿。于2月26日转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当天外院核酸检测阳性:2019-nCoV(+)。
查体:心率慢,56次/分;血压正常,122/63mmHg;体质差,消瘦,舟状腹,神志尚清,语言含糊,反应迟钝,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力差,右上肢2级,右下肢3级;左上肢4+级,左下肢3+级;右侧锥体束征阳性,左侧锥体束征可疑阳性;小便失禁。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全程严格执行三级防护,历经45分钟,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双侧引流通畅,恢复顺利,意识和语言恢复,对答准确,截止接受访谈时(3月5日),患者已能在搀扶下下地活动。
手术经过
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并知情同意后,于20时26分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颅骨钻孔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手术过程如下:
1.全麻插管麻醉成功后,剃头,备皮,清洁术区。
2.标记双侧顶结节处手术切口线,长约3-5cm;消毒、铺巾。
3.先行左侧血肿钻孔引流术:切开头皮,止血,乳突牵开器牵开,暴露手术部位颅骨,剥离骨膜。电动颅钻钻孔,暴露硬脑膜,可见脑膜颜色发蓝。硬脑膜止血,尖刀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可见暗红色血性物溢出,置入引流管于硬脑膜下, 深度约5cm, 无活动性出血,依次缝合皮下及皮肤全层,引流管接三通和引流袋。
4.调整头位,进行右侧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步骤同3。
5.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极少,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后拔管,安返病房。
术前资料
术后资料
术后第一天(上图)
术后第二天(上图)
术后第四天(上图)
术者简介
巩守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并脑科病院院长,国家卒中中心建设单位主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委,陕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颅脑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第十届委员,《西部医学》常务编委。在颅内和椎管内常见肿瘤、畸形的手术治疗以及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巩守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卫生部和省级研究课题,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擅长颅内和椎管内常见肿瘤、畸形的手术治疗以及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的救治;较早开展了神经内镜技术、CUSA、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