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9-87679000(总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邮编:710114
网址:www.2yuan.xjtu.edu.cn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借着这温润的春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于4月16日举办了第四届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呈现出一场学术盛宴,在线学习人数高达14000人。
学习班邀请的专家教授包括: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教授;教育部长江特岗学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健康研究所所长、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PrecisionClinicalMedicine主编、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副主编、《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副主编李为民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中华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肺癌早诊早治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周承志教授;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得者、浙江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副院长、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颂敏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BEBC)主任、生物力、热、电耦合学专家徐峰教授;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主任唐华平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教授;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郭卉教授、田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遆新宇教授;交大二附院病理科主任杨军教授、胸外科姜建涛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
学习班开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拴盈主任致辞。杨主任提到,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其中诊断方面的进展主要是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以及肺癌的早诊、早筛;肺癌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药物进展,以及放疗设备的革新和镜下治疗、局部消融等新技术的进展。为更快的将肺癌诊疗的新技术新进展分享给医学同道,特举办本次学习班,促进基层医院肺癌的诊疗水平,造福患者。
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BEBC)主任,徐峰教授分享了《理工医交叉融合:丛生物力学和力生物学到力病理学和力医学》的精彩讲座,详尽的介绍力学在皮肤病、肿瘤、COPD等疾病发生机制及诊疗方向的研究及应用,为呼吸专业医生带来了启发,理工医交叉融合是医学研究突破的新方向,力病理学和力医学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教授分享了《肺癌与慢阻肺》。陈良安教授介绍了肺癌共病慢阻肺的治疗,抗生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未来需要由慢阻肺的管理转换为共病管理的MDT模式。
教育部长江特岗学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带来了《肺癌早诊早治的难点与转化研究》,分析对比了中外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区别,并详细介绍了华西医院通过开发车载移动CT,向边远山区推广低剂量螺旋CT,提高肺癌早诊、早治率。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分型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杨军教授分享了《肺癌标本处理及病理报告解读》,从病理科医师的角度,详尽的介绍了肺癌标本的初步处理和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病理报告解读,从病理学角度为呼吸专业医生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提供了建议。
浙江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应颂敏教授带来了《肺部肿瘤与慢性气道炎症的研究探索与进展》,介绍了嗜酸细胞CCL6-CCR1调控气道炎症新机制、研发靶向嗜酸细胞的难治性气道炎症干预新方法,以及探究嗜酸细胞在肿瘤转移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新功能。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带来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介绍了目前肺癌治疗过程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药物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剖析了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前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周承志教授分享了《irAE全程动态管理,从“抓重放轻“到”端口前移“》。周承志教授详尽地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整体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未来管理的方向,即三早系统的开发:早期感知、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实现免疫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动态平衡。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郭卉教授带来了《肿瘤免疫与物理微环境》,郭卉教授从多个临床研究出发,分析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主任委员唐华平教授分享了《肺鳞癌诊疗进展》,介绍了2022CSCO关于IV期无驱动基因鳞状NSCLC一线治疗的更新要点,并通过多项临床研究,介绍免疫联合化疗、免疫单药和在肺鳞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姜建涛教授分享了《NSCLC围手术期治疗进展》,重点介绍了2022年发表在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上的《围手术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国际专家共识》。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德信副主任医师分享了《肺部肿瘤介入诊疗技术进展》。张德信副主任医师详细地介绍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共聚焦显微内镜、冷冻肺活检、纵隔开窗活检、导航技术、锥形束CT、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技术等在肺癌诊断上的应用进展,同时还介绍了消融等新技术在肺癌局部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教授通过多例精彩纷呈的支气管镜下治疗病例,进行了题目为《临床实例探讨恶性重度气道狭窄的介入综合治疗》的专题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维副主任医师分享了《III期不可切NSCLC的治疗新进展》,报告指出中国III期NSCLC人群数量庞大且具有高度异质性,同步放化疗序贯免疫治疗是III期不可切NSCLC的标准治疗,同时叶介绍了免疫巩固、双免巩固、同步放化免、免疫诱导和靶向治疗的相关进展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明宗娟副主任医师分享了《罕见靶点NSCLC治疗进展》的报告。明宗娟副主任医师指出,靶点的精准检测是前提,BRAF、KRAS、RET、MET、HER/3等罕见突变相关药物在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侠主任医师带来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的讲座。杨侠教授提到免疫联合化疗取代单独使用化疗,成为ES-SCLC的一线治疗新标准,免疫治疗在LS-SCLC的数据非常有限,免疫在复发SCLC的治疗仍在探索中,联合治疗成为趋势。
最后由西安交通大学张秋红医生汇报了一例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耐药的病例。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内科田涛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遆新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宗娟副主任医师分别针对本病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连续10个小时高质量的学习后,本次学习班接近尾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侠主任医师总结了本次会议,感谢所有到场及线上参会的专家教授,以及线上线下认真学习、热情参会的医学同道。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我们未来继续举办更多肺癌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的信心!